" 親愛的女兒遠在天邊 ,
我們常常 Line , 也能視訊 ,
但是 , 也有時差
我的黑夜 , 她們的白晝 ,
年輕時看鄭愁予的詩 , 「一條路分在兩頭」,
不知道居然也可以這樣解釋。"

" 她用 google 線上表格做了像日誌一樣的東西 ,
取名「一起過生活」,
橫的欄位是 5個問題 :
今天做了什麼 ?  吃了什麼 ?  感謝誰 ?  運動了沒有 ?  心情如何 ?
直的欄位是
我、
涵、
,
我們可以互看彼
此如何過了今天。 "

" 我們寫自己的日常 ,  不是為了自己 , 而是為了彼此。
是的 , 我在 , 我很好 , 或不好 , 但是 , 我在。"

( 摘自聯合報橘世代 / 洪荒 / 不怕空巢期  洪荒與外地女兒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
攝於 2013.10.24 桃園國際機場


 

 

" 過去曾以為永遠孤傲的那個我是美的 ,
或許部分表情是美的 ,
但等我幾次支撐不住趴下的時候 ,
真相就漸漸顯明 。

一個從不願與人連結、沒有半張「人生合作社」股份的人 ,
大部分是無法面對兩線以上的挑戰 ,
一有阻力就容易失敗 ,
滿身壓力也難以排除 ,
即使有美 , 也是不夠長久的美。"

" 人生要合作 ,
有伴最珍貴 ,
就從主動爲別人付出
始。"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 / 羅一亮 / 人生合作社 )
攝於 2019.6.15 台北溫州街霧裡薛圳遺址


 

 

" 人生走到青黃不接的階段 ,
前方是高山仰止 ,
背後是尾隨而至的洶湧後浪。"

" 後來聽到那首愛不釋手的歌 ,
讀到那句「如果你在前方回頭 , 而我亦回頭 , 我們就錯過。」
陡然領會人與人的交互關係 ,
錯過遠比相逢來得不需費力。

幾個年頭之後已經不得不去習慣了 ,
錯過只是日常 , 沒有誰有義務在蒼茫中找到對方。
生活本身即是忘卻外面世界 ,
專注於手心所能掌握的生活。"

( 摘自中國時報藝文副刊 / 陳育律 / 抽屜旅行 )
攝於 2012.8.30 中正藝廊瘋狂 Dali 展

 

 
 

" 或許 , 正是因為在山裏各種知覺純淨如初 ,
不受任何固定模式影響 ,
保留著自身最原始的模樣 ,
所以身體得以思考。"

" 現在的自己稍稍明白了佛教徒為何要去山上朝聖 ,
這是因為旅程本身就是達到目標的手段之一 。
這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程 :
對山的生命體察愈深 ,
對自己也就了解得愈深。 "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書摘 / Nan Shepherd / 山之生:一段終生與山學習的生命旅程 )
攝於 2014.5.18 法雨寺步道

 

 

" 成年回家的遊子得以找著兒時之印象 ,
爲此我獻上滿滿的感恩。
習慣了山居節奏 ,
規律的作息、清淡的飲食、和緩的步調 ,
在在提高的身體新陳代謝。
每消化一次礦山歷史 ,
我就又更靠近故鄉一些 ,
內心也因而變得更豐富、踏實。"

" 面對空無一物的老家 ,
我仍保留它 ,
儘管有些人透過鄰居向長輩傳達購買的意願 ,
但可能是那一份血濃於水的情感牽繫吧 ,
多次詢價總未能成交。"

" 人與故土之間的牽繫有時細微到連自己也難以想像 ,
單是一爿門扉或斑駁的石牆 ,
甚至石階上孤寂的綠苔 ,
皆令人割捨不斷....

我沿路跟隨 ,
彷彿才看到童年牙牙學語的自己、闔家聚首的歡樂 ,
而今雙親已凋落 ,
我不禁落下淚滴 ....

假使人生在世 , 面對任何的人與事 ,
皆用投資報酬率去算計 ,
待靈魂將歸回安息的時刻臨近 ,
我們是否能替此生繫上一朵無怨無悔的蝴蝶結?"

( 摘自講義雜誌2020 二月號書摘 / 賴舒亞 / 金色聚落:記金瓜石的榮枯 )
攝於 2015.7.14 瑞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句良言 勵志語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WANG2008 的頭像
    JOWANG2008

    Jo. Walk 2

    JOWANG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