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6
 
記得是在臉書看到2018超親密小戲節的節目介紹時 ,
華江整宅的照片吸引 ,
沒想到在台北市還有這樣的建築 ,
本來想自己去探險一下 ,
但是有點擔心會不會打擾到住家 ,
而且萬華對我來說是個龍蛇雜處的神秘區域 ,
所以決定訂戲票"跟團"去參觀。
 
第一次看超親密小戲節是在2010年 ,
每場有 3 組表演者、 在 3 個有趣的場合 ,
與觀眾近距離的演出 ,
由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在巷弄裡移動 ,
是個很新鮮的看戲經驗。
( 詳全文:奇妙的戲箱 )
 
 
那天出了龍山寺捷運站後 ,
果然搞不清楚東南西北了 ,
一路問店家才找到位於環河南路圓環的華江整宅。
 
集合地點在 2 樓的"臺北水窗口",
因為位置靠近以前的艋舺第一碼頭和臺北第一街 (貴陽路、西園路到淡水河 ),
又臨華江橋和環河南路上 ,
是一個致力於臺北老城文化復興工作者的聚集地 。
 
我走在天橋上遠遠地就看到劇團 " Close To You " 的橘色旗幟 ,
所以沒有想像中難找。
 
由於時間還早 ,
我就先到處晃晃 ,
邊走邊拍 ,
與後來拿到的資料可以相互對應。
 
(歷史照片)
臺灣戰後移民潮有1/3湧入臺北 ,
從27萬爆增到56萬人 ,
都市建設趕不及移民所需 ,
到處都是自力救濟的棚屋違建 ,
1959年臺北市政府才陸續開始都更計畫~
 
中華商場、華江計畫、萬大計畫。
 
1970年代興建的華江整宅 ,
原本是一塊河道淤積後改建堤防、卻成了垃圾堆的地區 ,
當時的高玉樹市長進行徵收都更 ,
由六位知名建築師沈祖海陳其寬黃寶瑜高而潘虞曰鎮郭炳才共同設計 ,
圓形天橋 + 四座天橋串起四棟整宅 ,
每跨越一座就是不同的里~ 
柳鄉里華江里青山里糖廓里
 
中華商場則是天橋連接八棟整宅 ,
其中的"點心世界", 是我高中時期最美味的回憶 ....
可惜已隨鐵路地下化工程被拆除。
 
 
 
 
 
一樓挑高可以開店營業 ,
二樓也有騎樓空間 ( 亭仔腳 ) ,
三樓則有空中花園 ,
社區內還包含了公園、污水處理廠、衛生下水道、派出所、幼稚園、加油站等設施。
 
地標還有一座 8 層樓高的飛碟型共用水塔 ,
跳脫每棟頂樓都有水塔的形式。
在當時是很前衛的社區設計。
 
因為房價相對便宜 ,
入住的人多半是南部北漂來台北工作、收入較低 ,
也有的是因為道路整建工程被拆遷、配置的人 ,
所以稱為 " 整宅 "。
 

 

 

 
(照片來源 : 節目pdf )
 
天橋連接著不同里的居民 ,
也串連著情感 ,
空間寬敞、採光充足、通風良好 ,
大家可以散步聊天 ,
小朋友可以很安全地騎腳踏車 ,
還可以聞到隔壁煮了什麼美食 ,
聽到鄰居媽媽罵小孩、伯伯打麻將的聲音 ,
是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住宅。
 
二樓騎樓空間有住戶堆放雜物 ,
也有洗衣晾衣 ,
自由運用、 可惜略顯凌亂。 
 
整宅內總共有120座樓梯 ,
從挑高的一樓到二樓 ,
階梯特別多 ,
但是有轉折的設計 ,
牆上有很多信箱和複雜管線的電箱 ,
很奇特的景象。
 
階梯寬度和間距很合乎人體工學 ,
資料中強調是外傾的87度 ,
爬起來特別輕鬆。
 
相對而言 ,
二樓到三樓的階梯短了很多 ,
感覺像密徑般的小樓梯 ,
而且上去是一個露天空間 ,
有的住戶會佈置成空中花園 ,
公設比高達50%,
迷宮般的設計 ,
讓小朋友可以任意穿梭玩捉迷藏。
 

 

 

 
我逛了一圈便去水窗口集合 ,
領了看戲護照和戲票 ,
裡面有這次的看戲路線圖 ,
節目單QR code
 

 

 

每人還分到一個道具~ 會發亮的放大鏡 ,
依照識別貼紙顏色分成兩組 , 
跟著劇組人員一邊看戲一邊逛整宅 ,
我們這組還有位名人王小棣 ,
一開始我傻傻地以為她是劇組導演 ,
原來她也是週末跟朋友來看表演 ,
一路上被不少粉絲認出來打招呼。
 
一位打扮時髦的小姐很熱情地招呼觀眾 ,
還尊稱我們是 " 都更委員 " ,
歡迎我們來到未來新市鎮 " 天上人間 " 建案 ,
專業銷售員將帶我們參觀華江整宅。
 
殊不知她已經開始在表演了 ,
這種把觀眾融入舞台劇一起互動的戲挺有趣。
 
當銷售員一邊講述有關整宅的日常生活小故事時 ,
我們手上的放大鏡也要上場了!!!
 
2018親密小戲節-18.jpg
在騎樓和天橋上有許多的"小驚喜"等待我們去發現 ,
所謂魔鬼就藏在細節中 ....
 
小人物探險隊所製作的模型 ,
例如有許多小人在捉迷藏(圖上左)
在拜拜(圖上右)
也有小朋友想像爬上大水塔去釣鯊魚(圖下左) 
或是聞到隔壁的麻油雞香味(圖下中) 、
還有因為家裡太小 、騎樓太寬 ,
乾脆把洗衣機和廚房通通搬到走廊上(圖下右) 等等....
 
先找到的人要按下放大鏡的燈高舉 ,
因為我反應慢又忙著拍照 ,
所以老是後知後覺地跟著大家後頭欣賞。
 
 
 
(照片來源 : 節目pdf )
聽完有關整宅住民的小故事 ,
能夠想像當年他們好不容易存錢搬進來 ,
雖然房子不大 , 牆壁隔音又差 ,
但是社區機能還不錯 ,
附近有老松國小 、龍山國小 、龍山國中和華江國中 ,
120座樓梯又像是小朋友的遊樂場 ,
也算是有個安身立命、擋風遮雨的家了。
 
等到孩子們長大後 ,
紛紛搬出老房子 ,
留下老人家與他們的情感記憶。
 
作家吳明益形容:
是一個曾經充滿生活氣息 ,
而今帶著迷幻味道的地方。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想把環狀天橋拆除 ,
幸好在居民和城鄉研究老師的反對下 ,
保留下來了。
 
現在這裡也是許多文創、藝術工作者很喜歡的地方 ,
吳明益的小說"天橋上的魔法師" 將改編為公視大戲 ,
雖然是講中華商場的故事 ,
除了會用數位科技還原歷史中的場景 ,
同時也會到整宅來取景 ,
很期待導演楊雅喆的大作。
 
 
 
****************************************************************************
 
時間來到今年八月 ,
因為想看一個巨大的戶外裝置藝術來到台北信義區 ,
當我爬上空橋觀賞時 ,
卻讓我想起了華江整宅....
 

 

 

 

 

 

 

 

 

空橋連接著信義區的百貨公司、購物商場和電影院 ,
有的在二樓 , 有的還有三樓空橋 ,
百貨公司和電影院每層樓大多設有騎樓走廊 ,
走廊上有些小店舖營業 ,
也有很多入口可以進入建築物內購物消費 。
 
感覺和整宅的日常生活通道
有異曲同工之處 ,
在城市中包含了老東西的歷史回憶和新東西的未來展望 ,
才能增添一個城市的豐富度。
 
 
 
 
 
 
 

 

 

 

 
 
 
 
 
 
arrow
arrow

    JOWANG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