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
剛剛上Omusic 付費下載了幾首 " 賽德克‧巴萊 " 的配樂,
我年輕時鐵定會去買原聲帶,
現在有數位單曲下載真不錯, 可以試聽和選擇。
重金禮聘的國際音樂大師和交響樂團果然名不虛傳,
把電影氣勢烘托的很棒,
只是單純聽音樂時, 我不想聽我會感到悲傷的樂段,
也偏好有民族色彩的曲子,
尤其加上人聲、 口簧琴和笛聲, 更有原住民的特色。
附上一篇報導~~~
日據時代禁吹 違者砍指
原民摩斯密碼 口簧琴珍貴傳承
2011-09-24 中國時報 【梁貽婷/台中報導】
霧社事件被拍成電影,帶動原民風潮,
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手工藝老師波保‧亞素吹奏傳統樂器口簧琴卅多年,
還為電影《賽德克.巴萊》製作多支拍片用的口簧琴。
他說,口簧琴不只是樂器,還是族人的溝通工具,彷彿部落的摩斯密碼,
日據時曾被禁吹奏,流傳有限 .....
祖父是部落頭目的波保‧亞素表示,
從小在部落很少看過口簧琴,也不知道如何吹奏,
直到當兵時,在部落裡看到一名八十歲阿嬤,
獨自吹奏口簧琴思念過世的親人,
央求阿嬤教他遭拒,只願意讓他看看口簧琴。
就看這麼一眼!波保‧亞素一頭栽入口簧琴的世界,
多年研究得知,過去祖先人手一支口簧琴,
不僅男女靠口簧琴傳達情意,
男族人在山林打獵,也靠吹口簧琴聯繫彼此,
豐收回部落,遠遠就能聽見口簧琴聲,告訴老婆「我回來了!」
「每一個部落的母語不同,口簧琴聲音也不同!」波保‧亞素解釋,
族人吹口簧琴,不知情的外人只會以為在吹樂器,其實卻是「暗通款曲」,
過去要獵殺部落也都是靠口簧琴溝通,彷彿「部落的摩斯密碼」,
所以日據時代遭禁吹,違者就被砍斷手指。
為了保護子孫,祖先不願意教,
加上每個人的口簧琴也是陪葬品,死了就隨人下葬,逐漸失傳,
像他也是自己摸索、學習多年,才逐漸了解。
而且口簧琴須用八年長成、向東面日照的野桂竹製作,
韌度夠、無蟲蛀才行,
製作前要先放陰涼處脫水一周,再用小刀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