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金馬影展觀眾票選的電影 ~~
" 披薩的滋味 " ,

之前看了故事簡介 ,  覺得很好奇 ,
兩個來自印度貧民窟小兄弟為了吃到披薩會發生什麼事呢?
加上有影展的加持 ,
應該是一部很可愛的 " 兒童片 " 吧?!
結果比想像中還好看 ,
繼 " 3 個傻瓜 " 之後 , 我看的最棒的印度片了!!!





場景是位在印度貧民區實景拍攝 ,
小演員也是從那裡挑選出來訓練的素人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他們把在窮困髒亂的環境下 ,
仍保持天真快樂的童心表現得很真實。



沒有門牌的小小房子 ,
兩兄弟和阿嬤、媽媽全都擠在裡頭 ,
狹小的空間就是客廳、 廚房、 餐廳和臥室 ,
井裡打水在門口洗澡 ,
居民們都光著腳 ,
穿著破舊骯髒的衣服。


電影原名是 " 鴿子蛋 " ,
報導說因為有位貧民窟的小孩告訴導演 ,
如果肚子餓就去偷鴿子蛋來吃 ,
因此成了這部片子一開頭的鋪陳 ~~~
哥哥也常去偷鴿子蛋 ,
弟弟則是十足的跟屁蟲 ,
所以他們的綽號就是 " 大鴿子蛋 "" 小鴿子蛋 "


他們的爸爸在監獄裡 ,
只有媽媽在工廠打工賺錢 ,
所以他們沒辦法上學 ,
得去火車鐵軌撿煤渣塊 ....





當貧民區外圍開了一家外商披薩店後 ,
哥哥的夢想就從 " 擁有手機 " 變成 " 吃到披薩 " ,
帶著弟弟到處打工存錢 ,
後來還以為是因為衣服太破舊被披薩店趕出來 ,
又開始存錢買衣服
過程令人感到好笑又好心疼。


這部片由小見大 ,
看到印度貧富的大差距 ,
階級之間的歧視 ,
以及官員、 執法人員收賄關說等等 ,
沒想到一個小小夢想 ,
竟演變成社會關注事件 ,
但是天真無邪的兄弟倆並不了解成人世界的黑暗 ,
他們只是很單純地想~~~  眼前的披薩滋味到底如何呢?






描寫祖孫之間的情感戲也很有層次 ,
阿嬤看到大孫子整天盯著披薩店的廣告單發愁 ,
她看了看披薩的照片後 ,
就信心滿滿地說這不難 ,
叫弟弟去雜貨店買青椒、番茄 ,
沒有起司、 烤箱 ,
她做的只是一般的印度薄餅 ,
叛逆期的哥哥還氣得忤逆長輩 ,
但是當阿嬤過世時 ,
他難過的拿出存的錢給媽媽辦喪事



" 披薩的滋味 " 很適合大人小孩闔家觀賞 ,
哥哥雖然想要手機和吃披薩 ,
但是他很自律和有自尊心 ,
不像其他小朋友用不好的手段取得 ,
也不願吃有錢小孩吃剩的披薩 ,
寧願自己努力打工存錢 ,
很有教育性 ,
讓生活在豐衣足食的小孩 ,
體會到弱勢族群堅強的生命力


看到有錢人和貧窮窟的小孩可以很隨意的相處在一起 ,
也提供大人反省到 ~~~
為什麼世上彼此存在的偏見和紛爭這麼多?






這部片讓我想到之前在公視播的一部兒童影展
"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 " ,

也是講述 3 位貧窮孩子追求夢想的電影 ,
其中一位長的憨憨的小男孩有畫畫天分 ,
一位畫家鼓勵他去參加畫圖比賽 ,
還送他水彩顏料盤 ,
但是小男孩堅持要自己存錢買畫紙和水彩筆 ,
就和朋友在市集打工。


中間歷經一段波折 ,
他的畫作被主辦單位的主管不小心塞在抽屜裡 ,
後來那位主管看到小男孩的畫 ,
又看到他家裡的狀況 ,
覺得很愧疚 ,
就主動幫他的作品寄到聯合國參加另一項比賽 ,
塞翁失馬 , 焉知非福 ,
最後小男孩拿到第一名和獎學金。


這部片也相當勵志 ,
讓我反省到學習畫畫最初的快樂 ,
不要有太多的包袱 ,
也不要計較太多的得失 ,
忠實地表現自己是最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WANG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